2025年1月3日 星期五
台灣離岸風電將迎向浮動式風場時代
MoneyDJ新聞 2025-01-03 12:26:52 記者 劉莞青 報導台灣海峽是不可多得的離岸風電場域,受惠於地理條件帶來的強勁季風吹拂,實際發電效益表現屬佳。
然而考量水深問題,雖然經濟海域還有很多可以開發的風場,但要達成2050年再生能源開發目標,走向浮動式風場已是必然。
浮動式風場已經在英國等地有實際商轉實績,不過案例低於固定式離岸風場,而台灣示範風場條例2024年難產、估計2025年上半年才會揭曉,即便如此,已經有不少風場開發商躍躍欲試、台灣供應鏈如台船(2208)、世紀鋼(9958)均翹首以待。
台灣政府規劃要在2050年前使再生能源來到總發電容量60至70%,成為近年風電發展最重要推手;其中離岸風電以三階段:示範獎勵、潛力場址、區塊開發分段招商投入,示範風場已經建置237.2MW,近期潛力場址也陸續完工,政策面上規劃至2025年累積裝置容量將可達到5.6GW,2027年後則以每年3GW作為目標推到至2030年時總裝置容量達到13.1GW。
在離岸風電的建設上,浮動式風場就是相對於固定式風場不同的另一建設方式,用以在具有風力,但是水深在60公尺以上的海域建設上。
最主要會採取浮動式風場的因素在於過深的水域,達成固定基樁會有過長跟過大的體積,建造成本與難度都大幅提升,故改採用浮動式風場來降低開發成本。
浮動式風場的浮台可能應用不同原理達成,目前可見有三至四種。
相異於固定式風場,浮動式風場主要結構以浮台與繫泊系統為主,浮台是裝載風機的主要結構,繫泊系統則是用以固定浮台位置。
依照目前浮式風場發展來看,主要可以分為單柱式、張力腿式與半潛式三種類型,各有特點與適用場景。
單柱式結構簡單、製造成本低,但因吃水深需適用於100公尺以上水深,且安裝與維修較為困難;張力腿式穩定性最佳、結構輕巧,可在港口預組裝後運輸,但繫纜與錨錠成本高,且依賴特定海床條件,目前技術仍處於示範階段;半潛式適用水深範圍廣,結構穩定且易於安裝與維修,但製造成本高,需克服結構複雜與動態穩定系統的技術挑戰。
三者在風場應用上各具潛力,技術與成本效益仍是未來發展的關鍵。
台灣經過多年政策大力支持推動下,離岸風電政策順利進入區塊開發階段,其中區塊開發第三期擬訂有浮動式風場的開發計畫,並計畫2024年底公告示範條例,經過與業者協調,示範風場傾向單案設置6至12座浮台,裝置容量90至 180MW,選出「2+1」案享有躉購費率獎勵。
浮動式風場適用深水海域,可突破水深限制,拓展風電開發範圍,具備未來發展潛力。
在與業者協商後,預期併網時程由原定2028年延至2029年,必要時可調至2030年,政策支持旨在推動深水浮動式風電技術發展,促進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。
然而,過去2024年全年離岸風電在區塊開發遭遇相當多層面的挑戰,包括融資難度升高、以及國產化引發的國際貿易衝突,也未能如期敲定浮動風場示範條例。
示範條例在2024年底卡關難產,國內風場開發商並不意外,主要因為浮動式風場全球實例有限,供應鏈經驗不足,各地開發的先例都證明了需更多前期研發投入,且須仰賴政府補助與支持。
目前順利推動示範浮動風場的歐、美、日、韓多數是祭出高額躉購費率與大量補助,未來台灣官方態度,也可能是決定台灣浮動風場能否成功走出示範階段的關鍵。
(圖片來源:Siemens Gamesa)延伸閱讀:盛達鎖定節能商機,表後儲能/光儲專案再推進研調:3大資料中心布局核能 無碳能源商用步新里程資料來源-MoneyDJ理財網
來源: Yahoo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